今年44岁的姚卫涛是桐城市金神镇万新村村民,他是一名党员,也是一名退役军人。作为金神镇驻北京流动党支部书记、桐城北京商会副会长,多年来无论是在北京还是在家乡他始终热衷于公益事业,传递大爱。
为在京老乡建个“家”
姚卫涛毫无“总经理”的派头,生活俭朴,待人真诚,行事低调。熟悉他的人都知道:要不是他心怀大义、奉行大爱,早已在京城过上有车有房的“小日子”了。
在部队入党、随后退伍的姚卫涛,一直在北京打拼,从装潢工做起,直至创办自己的北京徽延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吸纳近百名老乡在京就业。
作为一名流动在外的党员,他深知“漂泊”的难处:党员的组织生活断线,老乡们有难处没人帮,部分党员几乎忘记了自己的党员身份。于是,他主动和金神镇党委沟通,筹划成立金神镇驻京流动党支部。凭着在流动党员中的影响力,他当选为党支部书记。就职后,他协调当地社区,设立了流动党支部办公场所,让在京党员、务工老乡有了一个“温暖的家”;运行流动党员“双重管理”“双向联系”“双向服务”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构建流出地与流入地党组织密切配合、有机衔接的流动党员管理新格局,秉承“为他乡繁荣作贡献、为桐城发展当先锋”的理念,在驻地朝阳区实施家装“微维修”志愿服务工程,树立了党员志愿服务品牌。近14年,金神镇驻京流动党支部多次被驻地社区党委评为“优秀党组织志愿服务分联盟成员单位”,姚卫涛获2019年朝阳区“万名优秀党员志愿者”称号。
在这个党员之家,他出色履行“党支部书记”的职责,不定期组织开展“互帮、互助、互动”活动,让在京党员、务工老乡切实感受到“家”的温馨。2020年,在北京务工的张姓老乡生病住院,为巨额医疗费发愁。得知这一情况后,他立即前往医院看望,并捐出口袋里仅有的4000元。张姓老乡痊愈出院后,逢人便说:“没齿不忘姚书记雪中送炭。”其实,像张姓老乡这样需要帮助的人,姚卫涛和流动党支部及时伸出援手的不下1000人次。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建筑装潢市场遭到冲击。在自家公司陷入入不敷出的困境之时,他不裁一名员工、不拖欠农民工一分钱工资,同时组织留京党员和务工老乡参加技能培训,为他们提供维权服务,一如既往地开展家装“微维修”志愿服务,为后期市场回暖、公司发展打牢了基础。
时刻不忘“远方的家”
身在京城,家乡的一举一动,时刻牵动着姚卫涛的心。2016年,家乡遭受特大洪灾。他在北京发起抗灾募捐行动,金神镇驻京流动党支部党员一举募集3.8万元财物,支持家乡救灾;2020年,洪灾再次袭击桐城,他个人第一时间向受灾群众捐款1万元,并组织支部党员募集价值2.6万元救灾物资,向受灾群众送上一份爱心。
多年来,无论是家乡修路兴学、发展公共文化事业、扶贫济困、助老敬老,姚卫涛都带头捐款捐物,每次出手万金。在他的带领下,金神镇驻京流动党支部党员多次为家乡捐款捐物,累计超20万元。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姚卫涛的身影出现在家乡捐赠防疫物资的队伍里、挺立在防疫检查站点执勤岗位上、活跃在朝阳区防疫志愿服务一线。在疫情防控最紧张的阶段,他先后在家乡金神镇、驻京流动党支部所在社区协助执勤30余天,践行了“我是党员、我先上”的诺言。
危难时刻挺膺担当,平常日子笃行不辍。2017年以来,姚卫涛积极参与家乡脱贫攻坚行动,主动帮扶12户贫困户,数年如一日,帮助他们顺利脱贫稳致富;每年定期为金神镇养老院的住院老人送温暖、献爱心。
在京创业16年来,姚卫涛的善举不可胜数,为人所知的捐款捐物,总计已超30万元。但他引以为豪的是:为家乡金神镇引进两家投资数千万元的招商引资企业,带动60多名当地群众就业,算是不负桐城北京商会副会长的使命。
“我是一名党员、退役军人,现在有点能力帮助别人,为乡亲们办点实事,为社会作点贡献,都是本分、本职,没有什么值得夸耀的。”胸怀大义的姚卫涛,已然把长行大爱视为个人人生的自觉。
克己助人的姚卫涛,在个人“发家致富”上毫不上心,但在急公好义上乐此不疲,广受赞誉。2021年,他当选安庆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2022年度荣膺“安庆好人”称号;2023年当选桐城市志愿服务联合会副会长。(占思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