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故事: 梁轶飞,男,汉族,中共党员,1972年12月生,现任桐城市水利局党组成员、水利水保工程建设管理所所长。 梁轶飞同志25年如一日扎根基层,始终坚守水利工程建设一线,先后负责50多项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管理,无一发生质量事故、安全事故,工程效益显著,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成为行业标杆。长期战斗在防汛抗洪抢险第一线,先后经历7次较大汛情考验,做到“无人员伤亡、损失最小”。2020年8月19日,作为全省抗洪抢险先进典型代表,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2021年以来,他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中国好人”、“安徽好人”等荣誉称号。 灾后重建水利工程的“设计师” 2020年7月,桐城遭遇1954年以来最严重洪灾,至7月19日,四个万亩圩口全部漫破。与过去相比,这次洪灾虽然凶猛,损失却降低很多。原来,早在2016年,针对汛期暴露出的水利工程短板,梁轶飞就精心编制了“水利薄弱环节建设三年行动方案”,用时5年完成了18座病险水库、2座中型水闸的除险加固和9段中小河流治理,全市抗御水旱灾害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自2020年12月起,梁轶飞每天天不亮就要起床,护理术后在家休养的妻子,七点钟左右就要出门工作,桐城境内37处水毁修复工程施工现场,到处都留下他的足迹,虽然忙碌,换来的却是心安。至2021年2月,市里的灾后重建水利工程全部完工,作为桐城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的“设计师”,梁轶飞向党组织和人民递交了一份合格“答卷”。 防汛抗洪抢险一线的“拼命三郎” 从24岁开始参加防汛工作,桐城每个防洪防汛险工险段,都深深镌刻在他的脑海中。在梁轶飞的“防区”,有两个万亩圩,其中就有他最不放心的练潭圩,堤顶高程17.5米,年久失修逢汛就有险。2016年外湖水位涨至16.88米时,练潭圩溃堤,损失惨重。 2020年入汛后,梁轶飞担任桐城市防汛技术指导组组长,带领技术人员奔赴险情最严重的双港镇练潭圩。7月5日,梁轶飞驻堤防守第一天,就遇到最致命的险情。练潭圩徐杉段一座穿堤涵管接头不严,外河洪水沿缝口汇入管内,向圩内倒灌,堤身断面崩塌只剩下三分之一,抢险物资因道路受阻、无法运进,圩内近万名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危在旦夕!他奔赴现场分析原因后,果断采取“袋装土压棉被”的办法,在进口处封堵筑堤,经过8小时奋战,终于保住了大堤。在驻堤防守的15天中,寝不解衣、脚不脱靴,是他驻堤值守的生活常态,甚至连续3天没有休息。不放过一点蛛丝马迹,是他巡堤查险的工作状态。 7月16日巡堤查险时,他发现练潭圩福华段前两天插在水泥路肩旁的一杆旗子“矮”了几厘米,马上停步查看,发现此处堤身内已有一个近20平方米的塌陷区,洪水正往里涌,这是驻堤以来练潭圩发现的最险险情。他立刻布置抢险并成功控制住险情,附近200多名抢险人员转危为安。至7月18日,练潭圩在外湖水位高达17.11米的危境中仍然屹立,创造了桐城防汛史上的奇迹。7月19日凌晨,暴雨不止,水位继续上涨,桐城市防汛指挥部听取他的建议,下达“所有抢险人员撤退”的命令。4小时后空无一人的练潭圩漫破,梁轶飞是最后一个撤出大堤的人。 双港镇福华村党总支书记潘慧玲这样夸赞梁轶飞:“抢险的时候,他带头码沙包。这么拼的人,我是第一次见到!”梁轶飞答道:“共产党员嘛,危险时刻总要冲在前面。”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大禹传人” 桐城境内有2个连通长江的大湖、4条大河、4个万亩大圩、65座中小型水库,汛期保安澜、平时抓兴修,桐城水利人“四季不得闲”,梁轶飞是其中最忙的一个。 梁轶飞虽然不善言谈,但勤于思考和笔耕。从多年的实践中,他琢磨出防汛抗洪抢险的创新方式方法:在沿湖圩口修建进退洪闸、各圩口设置“弃保水位”等。这些治水思路,已付诸实践。2012年桐城市在风响赛圩投资39万元建成一座进退洪闸,2016、2020年两次大洪水,该圩口受损都很小。这一成功实践,为即将开工建设的万亩团结圩进退洪闸提供了范例,建成后将真正实现“河湖连通、人水和谐”。 上善若水,大德无痕。专注变“水害”为“水利”的梁轶飞,初心如磐,使命在肩,毅然奔走在水利工程建设现场和防汛抗洪抢险第一线。他这样要求自己:“我要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当先锋,立标杆,创业绩,惠民生,为新时代水利人争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