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文明网

桐城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   桐城市文明办  主办

文明播报

喜报!桐城荣膺“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县)市”

来源:中共桐城市委宣传部   发布时间:2021-12-17
     12月15日,平安中国建设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会上,平安中国建设140个先进集体、129名先进个人受到表彰,授牌命名60个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市和160个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县,授予73个市县“长安杯”。其中,桐城市被授牌命名为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市(县)。


图为桐城市获得的奖牌。

创新“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  强化基层治理   共促社会和谐

桐城持续探索“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构建起以“谦和礼让、知进退、和为贵”为基本精神,以“源头治理、多元共治、和谐共享”为主要体系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连续12年跻身安徽省平安县行列,先后获评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信访工作“三无”县、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示范区。获得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时任中央综治办主任陈训秋的高度肯定,被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媒体深度报道。列入中政委全国基层社会治理创新100例、中央改革办2021中国改革年度案例。

礼让和事育民风


图为六尺巷景区一角。


图为群众在“积分超市”兑换积分。

紧扣六尺巷典故,建设六尺巷景区,传唱《六尺巷》歌曲,营造桐城人人会讲六尺巷故事、处处彰显六尺巷文化的社会氛围。将六尺巷精神融入自治、法治、德治之中,健全“一约四会”,引导、规范群众行为。推行治理积分制,将积分结果与享受政策相挂钩,从源头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近年来,全市各类矛盾纠纷逐年减少,2020年较2017年减少2376件,减幅达41.5%,向善向上的社会氛围愈发浓厚。

村民说事畅民意


图为葛湾村村民说事会现场。

深入践行群众路线,推行“村民说事”制度。组织“五老”成立村民说事会,通过“说、商、办、评”四步法,理清群众关切的民生、发展大事和邻里、家庭纠纷的小事,通过宣讲六尺巷“知进退、和为贵”的理念,推动大事小事“事心”双解,近年来,先后召开村民说事会1200多场次,化解矛盾纠纷240余件,为群众办实事好事800余件,激发了村民参与基层治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乡村振兴的主动性创造性。

多元解事化民忧


图为六尺巷调解室一角。

把六尺巷精神融入矛盾调解全过程,运用“六尺巷调解工作法”,通过“听、辨、劝、借、让、和”六步操作规程,鼓励争议双方对标先贤互谅互让,实现握手言和。充分发挥市镇村三级综治中心、六尺巷调解室功能,构建起“一网格、五调解、六中心、百组织、千调员”的六尺巷“大调解”机制。建设县级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打造矛盾纠纷的“终点站”。近年来,运用“六尺巷调解工作法”成功调处矛盾纠纷6300余件。

网格管事惠民生
 


图为市区网格电子显示屏。


图为社区网格员走访群众。

在全市划分310个责任网格,确定专职网格员负责信息采集、网格巡查、社区协管、民意联络等工作。聘用7258名“单元长”“联防长”,落实“党组织+网格长+政法干警+单元长”的全科网格治理模式,确保重点人群、风险隐患管控无死角。建成“文都e家”社会治理平台,建立“街道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将城管、住建等14个部门纳入“大联勤”范围。整合公安、民政、人社等部门的数据信息32万余条,对城区“人、地、事、物、情、组织”六大要素实行可视化和动态管理。平台上线以来,累计上报事件13万件,办结率达99.3%。

群力防事铸民安


图为社会治安视频监控指挥平台。

线上推动“雪亮+平安乡村”升级版建设,聚焦交通复杂路段、治安薄弱部位、人员密集场所等,在农村布局1.4万余路视频监控点位,做到了重点区域全覆盖。线下强化群防群治、联防联控,组织社区党员、平安志愿者、商户等成立“文都义警”队伍,对商业街区、校园周边、交通枢纽、公园广场、住宅小区五类防控区域,分时段常态开展巡逻防控,构筑起“75万人民创平安、桐城处处有人防”的坚实防线。


图为“文都义警”队员和公安民警在街头巡逻。

平安是老百姓亘古不变的期盼,也是最基本的民生需要!桐城将不断织密筑牢安全防护网,让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更可持续、更有保障!(袁光)

 
责任编辑:吴燕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