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文明网

桐城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   桐城市文明办  主办

文明播报

桐城:水清岸绿风光秀 幸福河湖幸福长

来源:人民网   发布时间:2022-08-02

水活全盘活,水净山川美。自全面推行河湖长制以来,桐城市三山三水三田园的地理格局更加灵秀。河湖治理让群众真切感受到,水清了,家更美了。2021年,桐城市入列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被省政府授予河湖长制工作激励县(市)。

凝聚共识  责任体系更加健全

纲举目张,河湖长制领衔水生态治理。桐城市建立了由市委书记、市长担任总河长的三级河长制体系,境内所有江河、湖泊、水库、塘塥堰坝都有人管护,河湖监管全覆盖。河湖长制被写入村规民约,河湖治理蓄积了基层群众的力量。

常态化巡河,及时发现问题。自2021年以来,桐城市市镇村三级河湖长累计巡河(湖)2.6万次,发布总河长令3次,排查整治“四乱”突出问题88处,清运垃圾1000余吨。对于巡查中发现的问题,多数以“交办单”形式,直达相关镇街和部门,提升工作效能,解决了一批重点、难点、痛点问题。牯牛背水库是桐城的“大水缸”,属地黄甲镇把保护水质作为中心工作之一,年初有计划,季度有推进,年终有总结,在巡查中发现的如库区乱占、乱堆、乱倒等问题,毫不含糊,立即纠偏。牯牛背水库镇级湖长、黄甲镇镇长王琴介绍:主要做法就是联合执法、环环相扣,直到问题解决。2021年,牯牛背水库获省级幸福河湖称号,王琴也被评为安庆市优秀河湖长。


大沙河青草段水清岸绿风光秀。汪桂云供图

凝聚多方力量,共同管护河湖。积极拓展 “河长+”机制,充分发挥检察长、警长职能优势,先后发出检察建议书3份,开展打击非法采砂联合执法行动4次,查处非法采砂案6起,查处破坏水工程案1起。河道非法采砂、河湖非法捕捞等乱象得到有效遏制。桐城与毗邻的铜陵市枞阳县、安庆宜秀区建立菜子湖跨界联防联控机制,与潜山市、怀宁县建立大沙河跨界联防联控机制,一年来,共开展4次跨界联合执法,强化了协同管控、协同治理,协同保护。

百川归海。桐城市地表水流经大沙河、挂车河、龙眠河、孔城河等汇入菜子湖,与长江互通。近年来,菜子湖水质逐步好转,国控水质断面水质连续三年达Ⅲ类以上。

多措并举  基础设施不断巩固

规划引领,综合治理。岸线保护利用和堤顶民房迁建牵一发动全身。两年来,桐城先后完成18个水普内河湖、17条水普以外河流水库的划界工作,明确河湖管控边界。修编完成《菜子湖(含白兔湖、大沙河长河段)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完成《桐城市堤顶民房迁建规划(2020-2035)》,针对11个镇、9794户堤顶民房的历史遗留问题,统筹推进,分步实施。目前已完成1310户、19.5万平方米堤顶民房迁建。


堤顶民房迁建安置房。汪桂云供图

以幸福河湖创建为载体,以河湖“五清四乱”专项行动为抓手,推进清淤疏浚、修复护岸、清理河道。2020年以来,累计创建安庆市级幸福河湖142处。

禁捕退捕持续发力。桐城市财政每年安排91.4万元对嬉子湖镇渔业村120户无田无地专业渔民给予10年过渡期补偿;对118条在册捕捞渔船实行拆解、网具回收;在禁捕水域沿岸安装1个小目标雷达、6个视频监控,配备执法车2辆、执法艇2艘,现有禁捕综合执法人员18人、渔政协助巡护员15人、公益护渔队5支,实施24小时值班制度。

借力国家重点工程,提升群众幸福指数。借力引江济淮工程,做足堤顶民房迁建和河湖连通工程。孔城镇1141户村民结束堤顶住家担惊受怕的历史,住进框架结构的安置房。桐梓村党总支书记赵决高说:“打造幸福河湖,受益最大的是群众。”包兴联圩2016年、2020年在洪水中两次漫破,万亩良田被毁,2000多户受淹。日前,坐落在金神镇包圩村境内的东闸、双闸排灌站已竣工,在安全水位下,东闸可以进水退水,排灌站可以灌排两用,河湖连通更加顺畅。近年来,桐城共实施河湖连通工程9处,释放河湖空间5000万立方米,最大限度地保障了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共建共享  “治水”动力不断激活

小微水体是江河湖库的“毛细血管”,也是群众眼前的“镜子”。在水治理上,人民群众中蕴含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桐城积极探索切实可行的小微水体治理管护模式,多地重现“清江一曲抱村流”的美景,不仅改善了农村水环境,而且显著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生态宜居的大关镇高摆村民组一角。汪桂云供图

金神镇杨公村萌萌家庭农场里垂柳依依,荷叶田田,白鹭翔集。农场负责人汪萌春流转挂车河边耕地550余亩,水面面积约200余亩,打造田园综合体。流转前,地块呈阶梯状,42个塘口内杂草丛生,黑臭水体随处可见。农场投资了100余万元进行田块平整、整合,对塘口进行清淤扩挖,周边栽植垂柳、紫薇等进行美化。不仅解决了农田供水问题,还能进行稻鱼共养、稻虾共养。现在年产值150余万元,净利润30余万元,年吸纳劳动力20人左右,人均年增收约2万元,支付租金300元/亩。滩涂变风景,美了家园,鼓了腰包。

大关镇百岭村高摆村民组在小微水体河湖长带领下,探索出“自我规划、自我整治、自我建设、自我管理”模式。村民筹资筹劳,一体化开发当家塘、荒地,盘活闲置资源,将普通村组改造成移步换景的美丽村居,引得各地纷纷参观学习。

桐城明确了858名村(居)“两委”班子成员任小微水体河湖长。各地因地制宜,激发群众开发利用小微水体的内生动力,带动绿色产业发展,着力发展生态经济,构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的新农村。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从龙眠山麓到嬉子湖滨,随着一体化河湖治理能力的不断提升,桐城市水生态日益优化,实现水清、岸绿、天蓝,美景入眼,幸福入心。(汪桂云  徐鑫鑫)

责任编辑:吴燕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