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文明网

桐城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   桐城市文明办  主办

文明播报

桐城市:奋力争创全国文明城市

来源:桐城市文明办   发布时间:2020-09-15
  2018年,安徽桐城市活获得第六届全国县级文明城市提名,桐城市委、市政府依托深厚的文化底蕴,扎实开展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使群众的幸福获得感、参与度空前提升。桐城市先后荣获"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全国绿化模范县(市)""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国家园林城市"等光荣称号。时光荏苒,城市面貌虽然悄然改变,但桐城人对文明追求从未止步。



  一、 建立长效机制,上下同心抓创建。

  强化高位推动。创建伊始,市委、市政府就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摆在突出位置,纳入市委"552"重大决策部署,成立了由市委书记任政委、市长任指挥长的创城工作指挥部,坚持"一把手"主抓、"一体化"推进,完善了市级、部门、街道(镇)、社区、网格五级联动的创建联动统筹机制,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指挥部牵头抓总、各部门各负其责、全民共同参与"的创建格局。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任务一点点推进,工作一件件落实。

  压实各级责任。今年以来,该市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轮番上阵,召开以问题为导向专题调度会80余次,坚持"小切口"模式落细落实。印发督查通报11期,交办单170余期,问题一万余条,电视曝光6期。创城办联合市纪委监委、市委督查室和市政府督办室围绕问题整改跟踪督办,成效显著。

  强化督查考核。该市把文明创建实绩作为考核领导班子、领导干部政绩和工作能力的重要依据之一。同时出台《桐城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问责办法》,对不作为、慢作为的单位主要领导进行约谈、电视曝光、专项通报,并颁发季度黄牌,计入年终目标考核。坚持全民参与。该市从市领导到各级党政机关,从各企事业单位到普通市民,全市上下,团结一心、知重负重,战高温、斗酷暑,干在一起、苦在一起,共建美好家园。

  二、坚持建管并举,共享发展成果。

  补短板、增强项,夯实创建基础。该市以实施"十大提升工程"为抓手,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各项配套设施。两年来完成老旧小区改造87个、棚户区改造11605套,老旧小区"四清一亮"改造60万平方米,新建改造集贸市场6个(城区市场全部完成现代化改造),实施公园及街头游园项目18个,改造提升绿化面积4.3万平方米,完成老城区人行道及背街小巷道路硬化改造7万余平方米,新建、改造公厕10座,新建停车场14个,强力补足了城市建设短板,方便了市民生产生活需要,获得了市民群众的一致好评。

  协同推进,交通路网升级再提速。该市以高铁新城开发为重点,加快交通路网推进速度。加快推动合安九高铁工程进度,完成206国道新建和同安路地下综合管廊工程,协同推进桐潜路、望溪东路、龙池南路和城区交通路口人脸识别系统、城区主干道机非分离设施等改造进度,为文明出行奠定坚实的物质保障。

  "绣花"为功,精细化管理上下功夫。整合执法资源推行"2+X"联勤执法,形成四级联动联勤工作网格,拆除违章建筑3.2万平方米;开展"文明交通攻坚行动",启用斑马线"人脸识别技术",严管重罚整治交通乱象,集中曝光违法车辆(人员)65期;常态开展"不文明行为随手拍""牛皮癣整治""空中飞线剪除"等专项行动,各类乱象得到有效整治。

 

  三、聚焦民生热点,直面群众关切。

  民生所指,就是我们前进的方向。桐城市秉持这一理念,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为惠及民生、为民造福的重要平台,持续完善城乡精细化管理机制,不断改善城乡人居环境。

  环境卫生大提档。自创城以来,桐城市委市政府每年投入8千万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PPP项目,全面提升城乡环卫水平。坚持城乡创建一体化,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以环境综合整治为重点,全力推进"三大革命""三大行动",完成自然村改厕6500户,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0%以上,启动农村黑臭水体治理项目33个,清理塘沟6462个。今年又以爱国卫生运动为契机,8月份开展为期一个月的爱国卫生突击月活动,组织全市所有企事业单位及民兵预备役共1万多人参与环境卫生整治活动,进一步美化城市家园。

  农贸市场改造按下"加速键"。该市在财政不宽裕的情况下,仍然拿出8000余万元,用于主城区6个集贸市场新建改造。随着清风市农贸市场智能升级,和平路菜市场、中一路农贸市场开门营业……一批高标准建设的农贸市场相继建成,真正把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任务落地、落细、落到了实处。



  老旧小区改造实行"点餐式"。两年来完成老旧小区改造87个,老旧小区楼道"四清一亮"工程60万平方米。西苑新村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基础设施老旧,安全隐患多,随着2020年老旧小区改造工程的全面启动,市民反映的积水、路面、围墙等问题逐一得到解决,土路变成水泥路,土坑变身绿地游园,围墙被修缮一新,面貌焕然一新。傍晚时分,家住西苑新村19栋的张奶奶出门遛弯,把一袋垃圾投进了垃圾桶,她说:"路修了,感应灯也安了,下水道全部都通了,现在小区美多了。



  背街小巷"大变化"。背街小巷犹如城市的毛细血管,连通着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我市不断加大背街小巷的升级改造力度,改造中原巷、明光巷、东南巷等巷道7万平方米,加宽路面、铺设地砖、安装路灯,越来越多的小街巷焕发着全新的活力,改变了老城区居民"污水靠蒸发,出行多踢踏"的生活窘境。家住梨园巷91号的林和生大爷拉开了话匣子:"原先,我门前这路只有这么窄(30厘米),打伞都费劲,现在好了嘛,宽了一倍不止!"

  先礼后兵,"流浪犬"治理获好评。该市先后印发《桐城市城区犬类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和《桐城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区犬类管理的通告》,加强宣传确保群众知晓率。并对城区无主流浪狗开展专项治理行动,共收容流浪狗300余只,获得了群众的一致好评,确保了群众的出行安全。

  以疏代堵解小广告治理难题。今年5月和9月该市先后2次召开小广告治理专项座谈会,统筹兼顾、疏堵结合、同心同向、协调推进,对小广告进行规范化管理。由市城管局牵头、街道具体负责,将小广告发布与管理统一起来;要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小区(社区)公告栏、社区网格管理微信群、桐城文明网、桐城市融媒体中心客户端等多种形式做好广告发布,既方便市民日常生活需求,又满足经营户业务需要;对乱贴乱画,非法张贴行为的城管、公安等部门将坚决从严依法打击。

 

  四、号召群众参与,示范引领抓创建。

  以氛围养文明。桐城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在市内主流媒体开设创建专栏,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设公益广告2600块,其中公益广告景观小品1400处。举办首届"公益广告创作大赛",发放15万本《市民文明手册》、2万本文明创建"应知应会"手册,印发《市民文明公约》《市民文明行为20条》,提升创建工作的群众知晓率、参与率,深化公民思想道德建设,营造"学好人、做好人"的民风社风,形成崇德向善的社会新风尚。

  以典型传文明。在桐城,令人荡气回肠的不仅仅只有英模典型,更多的是凡人善举。全市上下以道德模范评选、"好人"评选为载体,持续挖掘身边的好人好事,弘扬"好人文化",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是该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中的特色与亮点。迄今为止,我市已连续举办三届桐城市道德模范评选,评选出中国好人7人、安徽省道德模范2人、安徽好人23人。

  以活动践文明。我市依托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6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22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学理论、讲政策、富文化、评典型、树新风等文明实践活动,获得各级表彰的102家文明单位、138家文明校园、23562户文明家庭积极发挥自身职能,广泛投身创建一线,推动了移风易俗、志愿服务、烟花爆竹禁限放、文明餐桌、文明旅游等主题实践活动走向深入、硕果累累。目前,我市共有注册志愿者9.9万余人、志愿团体410个,一大批优秀志愿组织和志愿者相继获得省市表彰。他们在服务社会、奉献爱心的路上竞放异彩,成为我市文明创建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带动了更多桐城人加入志愿服务的行列,让文明之花在桐城大地绚丽绽放。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不仅是一座城市名片的争取之路,更是一座城市的发展之路。桐城市将持续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一直在路上,让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责任编辑:吴燕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