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文明网

桐城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   桐城市文明办  主办

桐城文化

【原创评论】让文明成为一种习惯

来源:桐城市文明办   发布时间:2019-12-16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在五千年历史长河中,以高尚的道德准则、完整的礼仪规范和优秀的传统美德形成的文明之光,璀璨耀眼,源远流长。

    文明,是社会进步的状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提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文明也在不断地推陈出新,人们在工作生活中的文明意识也在不断提升。文明,作为一种个人修养与品德,在现代社会里,更是一种道德自律,一种社会责任。然而,人与人的思维意识参差不齐,各有千秋。尽管一直在大力倡导建设精神文明,创建文明城市,但是在我们生活中,仍然存在一些不文明的行为:随地吐痰,乱扔垃圾,闯红灯,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乱涂乱贴乱画等。这些不文明行为的存在,不仅会影响到个人的形象,同时还会影响到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百害而无一利。

    《礼记》有云:“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意思是说,要修养自身的品性,端正自己的心思,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并通过在一定规矩里学习和研究知识后,达到对事物完善的理解,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久而久之自己的习惯和修养就培养起来了。《习惯说》中有云:“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后人以此引申出若想做出一番大事业,要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开始积累。而真正让文明成为一种习惯,不仅先要对文明的高尚性和重要性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同时也应该以足够的诚意让“文明点滴,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的约束力与自己的行为意识相结合,在努力进取中培养自己的文化教养和道德素养。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文明是一种习惯,而习惯的养成重在细微之处。在生活中,我们要与人为善,懂得尊重他人,要学会换位思考,不要以为是微小的坏习惯就可以做,哪怕是乱扔一张纸,说一句脏话。更不能以为是微小的善事就不去做,“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正其身,慎其行,一个微笑,一声谢谢,一句问候,一次搀扶就能温暖你我,拉进彼此之间的距离,传播文明的种子于千里,文明之花必然绽放在我们生存的家园中每一个角落。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就是教育。文明习惯的养成离不开广泛持久的教育。在孩子咿呀学语的时候,父母首先教育他们讲文明懂礼貌;步入学校后,老师教育他们尊老爱幼,助人为乐;进入社会以后,单位要求他们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自我教育应成为一个有机结合的系统,不断强化人们讲文明的自觉意识、公德意识,同时培养和完善人们的道德人格,形成无论在家庭、学校、单位、社会都能够自觉自愿讲文明的习惯。

    让文明成为一种习惯,就要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在家里,我们要夫妻和睦,尊老爱幼,邻里团结;在单位,我们要自觉遵守单位的规章制度,忠于职守;在社会,我们要遵纪守法,文明礼貌,爱护公物,自觉保护环境。不仅如此,我们还要关注和挖掘身边的好人好事,鼓励并帮助好人,关爱社会弱势群体,积极参加公益活动,真正将文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我们生存的家园营造出一个“人人讲文明”的良好社会风气。(作者:童康  审核:潘忠杰)

责任编辑:吴燕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