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号召倡文明,人民群众齐响应。今天我来把歌唱,移风易俗好处多……”在大关镇旵冲村文化广场,国家级非遗项目《桐城歌》代表性传承人查月华和徒弟倪渐银老人站在舞台上,表演新编的移风易俗鼓书,现场围观的村民情不自禁地鼓掌叫好。这样的表演,是大关镇倡导移风易俗、推进乡风文明的一次生动实践,也是我市发动群众积极参与移风易俗宣传教育的一个缩影。 乡风文明,是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发展总体要求的一项重要内容。推动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是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前不久,农业农村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开展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农村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的通知,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铺张浪费等突出问题进行专项治理,并将今年9月作为全国统一开展“移风易俗主题宣传月”,深入开展移风易俗宣传教育。 农村一些地方盲目攀比、铺张浪费之风盛行,根源在于农民的思想观念落后。“知识不存在的地方,愚昧就自命为科学。”庄稼人都有这样的体会:要想一块荒地不长草,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种上庄稼。乡风文明建设也是这样。只有深入开展移风易俗宣传,让科学文化知识和文明新风理念占领思想阵地,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大脑,根植于心,不给封建迷信、落后愚昧思想可乘之机,才能在生活日常中外化于形、自觉遵守,社会风气才能得到净化,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才能在农村得到推崇和普及。 破除陈规陋习,倡导文明新风,加强宣传教育势在必行。通过宣传,让农民知道什么样的行为必须禁止,什么样的行为应大力提倡。宣传教育的形式,除了宣传栏、宣传标语、乡村大喇叭、流动公益广告车、滚动电子屏等教导式宣传,还有可以采用“滴灌渗透”式——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引导大家广泛参与。群众是移风易俗的参与者、受益者和见证人。结合身边人身边事,由群众自编自导自演民俗文化活动,让群众切身感受到陈规陋习之害、文明新风之好,在寓教于乐中推进移风易俗,传递乡风文明,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值得自豪的是,桐城成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有“穷不丢书”的崇文重教民俗,有“六尺巷”文化谦和礼让之风,有《桐城歌》、龙舟、狮子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桐城各地举办灯会、龙舟赛、采茶节、插秧节、丰收节、年猪节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活动,吸引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在节庆活动中享受民俗文化的熏陶。文化科技部门经常性开展送戏下乡、送电影下乡、送科技下乡活动,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和农家书屋,宣传普及科教文卫知识。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好人好事层出不穷,中国好人、省市级道德模范和好人比比皆是,我们不缺移风易俗典型素材,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已有很多值得学习的榜样。 前不久,看到我市范岗镇合安村丁光明、黄玉美夫妻将子女转来六千元生日贺礼全部捐赠给村公益事业的宣传报道,感到非常振奋,我和文联领导一道,赴合安村周闸组丁光明家里进行采访,联合创作了移风易俗黄梅戏微剧本,通过受群众欢迎的戏曲形式,歌颂和宣传合安村移风易俗的先进事迹。 最近,我搜集桐城移风易俗先进典型事迹素材,制作了“推进移风易俗 建设文明新风”PPT课件,在高素质职业农民培训中,宣讲移风易俗。课件引用了大量视频,有群众自编自演的传统文化节目《三句半》,有大鼓书《党建引领信用村》,有《桐城歌》非遗表演,有关于人居环境整治内容的黄梅小戏,有桐城民俗舞狮灯、采茶节、插秧节和重阳节群众娱乐活动文艺汇演等,激起了培训班学员的浓厚兴趣。一些学员受到启发,表示自己要带头移风易俗,参与民俗文化活动,宣传乡风文明,建设文明新风。 发动群众参与,让群众走上台,当主角,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移风易俗宣传,在推进移风易俗、涵养文明新风中,往往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值得借鉴和推广。(桐城市农业农村局 疏泽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