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文明网

桐城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   桐城市文明办  主办

桐城文化

【原创评论】“粽”情端午 奉献祖国

来源:桐城市文明办   发布时间:2021-06-15

  说到端午节,粽子是当仁不让的主角,折粽叶、填糯米、裹叶子、扎线,片片嫩绿的粽叶、粒粒晶莹的糯米、颗颗香甜的花生枣儿,在一双双的巧手中摇身变成了诱人的粽子。

  包粽子,吃粽子,欢声笑语全落在小小的粽子中。我们在尽情欢乐的同时有必要知道粽子的有关常识以及其中所蕴含的爱国主义情怀。

  粽子又称“角黍”、“筒粽”,由粽叶包裹糯米蒸制而成,是中华民族传统节庆食物之一。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包粽子。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

  包粽子、吃粽子源于屈原,是怀想纪念屈原的一种方式。南朝吴均《续齐谐记》载:“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而死,楚人哀之。每至此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汉建武中,长沙欧回,白日忽见一人,自称三闾大夫,谓曰:‘君当见祭,甚善。但常所遗,苦蛟龙所窃。今若有惠,可以楝树叶塞其上,以五彩丝缚之。此二物,蛟龙所惮也。’回依其言。世人作粽,并带五色丝及楝叶,皆汨罗之遗风也。”

  屈原投汨罗而死的大致情况是,公元前278年,秦军攻下楚国,很多士大夫伏首称臣,摇尾乞怜,屈原却怀着一腔爱国热忱,投身汨罗江,以身殉国。屈原爱国而死,爱国情怀在他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现今我们怀想屈原,纪念屈原,就是在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这是“粽心”,是端午节的灵魂。

  一个民族若没有伟大的精神就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之所以能够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其原动力也就是拥有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这甚至已经成为了兴国之魂、强国之魄。身处逆境中的屈原尚且能够时刻关注国家兴衰,而今生活优越的我们就更没有理由不爱自己的祖国。

  “粽”情端午,传承屈原的家国情怀,就要热爱自己的祖国,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在各项工作中勇当标杆。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在端午节这个特殊的节日来到之时,让我们“粽”于爱国主义,从粽子中汲取爱国主义的养分,把爱国主义精神转化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吴春富)

责任编辑:吴燕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