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文明网

桐城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   桐城市文明办  主办

文明单位

桐城供电:“柴火”变“电火” 铺就茶农“致富路”

来源:桐城市文明办   发布时间:2020-09-17
  群山环抱,绿茶葱葱。秋色渐浓的安徽桐城市龙眠山中,小河流水曲折向前,一幅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画卷正在徐徐展开,龙眠山区因电而暖,因电而靓。

  9月6日,国网桐城市供电公司施工人员正在桐城市龙眠办事处龙眠村新建10千伏太平07线项清分线新增项大屋台区变台组装、进出线电缆敷设、线路搭火等工作。作为桐城市供电公司配电网升级改造村之一,该村地处龙眠深山区,许多杆塔位于悬崖上、沟壑中,远离道路,物资运输极为艰难。“山高沟深,交通不便,居户分散,施工时正是初秋季节,山谷里的温度常常也能达到三十摄氏度,这是第六个台区了,后期还有一个茶场的专用变架设,该村的农网建改工作就全部结束了,但是想到老百姓能用好电,我们觉得再辛苦也值得。”施工现场工作负责人姚永飞说。

  安徽桐城市龙眠办事处龙眠村共计19个村民组,全村山林面积10平方公里,山场面积7000多亩,耕地面积水80多亩,茶园面积2000多亩,是典型的山区村。全村主要产业为茶叶加工,22家茶叶加工企业2019年主产桐城小花干茶叶32吨,产值1920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98.4%。

  “我的农家乐依托碾玉峡景区优美的环境,背山面水的,引来了不少外来游客,每个节假日都是爆满状态”,龙眠村碾玉峡山庄农家乐老板王金国感慨道:“太感谢供电公司了,电能充足了,游客多了,我的山庄也该火一把了。”

  龙眠山区是“桐城小花”茶的主产区,三年前实行人工炒茶,每个家庭晚上都灯火通明,忙着把白天采摘的新鲜茶叶手工完成杀青、揉捻、烘干,日夜不得停歇,才能炒制成干茶。“以前用木柴作为燃料制茶,产生的烟尘大,污染也大,生产成本还高,火候不好掌握容易烧糊叶胚,严重影响茶叶的品质和产量。”回忆起手工制茶,看着厂房前正在安装的崭新变压器和输电绝缘线路,龙眠春茶业负责人吴和平很是感叹,“这下好了,安装这台400千伏安变压器,现在我的茶场炒茶又可以节省人工了,要用全自动的电气化了,现在用电有了保障,明年茶叶产量、质量肯定能上得去,供电公司就是我们的‘电保姆’,是他们铺就了我的致富路”。

  以前的柴制茶,从茶叶杀青、揉捻到毛茶都需要大量的人工劳作,生产1000公斤茶叶,原来需要30个人持续工作24小时,而使用电加工,每吨茶叶节约成本约为1000元,现在只需要2人操作6小时即可加工完成,每年减少人工成本4万元。

  与传统的柴火炒茶机相比,电动炒茶机更清洁、更高效、更环保。现在的茶厂茶园都采用电制茶技术替代原有的柴炉、手工炒茶生产线, 减少了环境污染。2018年采用电制茶技术生产线,实现了全过程清洁生产,减排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废气,人均每小时制茶量提高到原来的60倍。采用电制茶设备,可对炒茶温度进行精准控制,方便操作,极大的提升了茶叶品质和炒制效率。产量翻倍剧增,茶叶品质也得到了提升,茶叶平均单价由原来的300元/斤提升至700元甚至上千元/斤。

  龙眠山中育名茶,味爽香浓色泽佳;二百年前充贡品,今朝美誉传天涯。近年来,国网桐城市供电公司紧紧围绕电力服务乡村振兴的工作重点,积极实施乡村电气化提升工程,逐步消除城乡电力设施差异,让老百姓不仅“用上电”,更要“用好电”,助力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项胜)

责任编辑:吴燕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