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文明网

桐城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   桐城市文明办  主办

创建活动

文昌街道:“和谐拆违”破解城乡社区治理“第一难”

来源:桐城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4-12-05


图为文昌街道“拆违拆旧、清杂治乱”专项整治行动现场。

从执法部门要求拆,到村民主动拆;曾是拆违中的“钉子户”,今日担当乡村共建的“急先锋”……这是桐城市文昌街道拆违工作中出现的喜人变化。街道和村(居)干部善用“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有效破解了当前城乡社区治理的“第一难”,让“和谐拆违”由愿景变成了现实。

文昌街道地处老城区的中心地带,少数居民“圈占”公共用地违法违规搭建现象突出,桐黄路、桐潜路两侧的违建钢构棚、落地广告、无功能建筑等反复回潮,严重影响市容村貌。今年,该街道启动“拆违拆旧、清杂治乱”专项整治行动,成立拆违拆旧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工作实施方案和应急预案,落图落点将拆违任务细化到每一个村(居),实行“街道干部包片到组、村(居)干部包干到户”,采取“自拆为主、助拆为辅”的方式,引导群众主动拆违拆旧,共建美丽家园。

在专项整治行动中,文昌街道组织精干力量,摸排辖区内危旧房屋、违建点、违建面积、违建户等情况,逐一造册登记,确保不错拆、不漏拆,切实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街道、村(居)干部上门入户,送达限期拆除违建通知书,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宣传违建的危害和拆违拆旧的重要意义,解读人居环境整治政策,讲活“六尺巷典故”,引导群众学先贤、践“礼让”,最大限度争取群众支持;坚持公平、公正抓拆违,一把尺子量到底,杜绝“拆小不拆大、拆软不拆硬、拆明不拆暗”等现象;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村(居)党员干部带头自拆,为群众作出表率;根据违建户的需求,对接助拆公司,协助拆除搬运,最大限度降低违建户的经济损失,让主动拆的舒心,让被动拆的服气。

在石河村,一位七十多岁老人因腿脚不便独居在桐潜路边违建房屋内,儿孙均在外地,老人得知自家“小屋”要拆,情绪相当激动。该街道执法人员与村干部运用“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既说理,又讲法,解除老人的心结;及时对接其家人,为老人协调宜居场所,帮助老人解除后顾之忧,快速搬离。这一拆违难题迎刃而解。

“我投了十几万建起来,说拆就拆了?”拆违触及到违建户的切身利益,导致工作推进难度大。官桥村杨女士家房屋涉及违建且面积较大,街道执法人员、村两委干部多次上门协调,杨女士都不愿拆除。为推进拆违工作,村两委干部打听并联系到杨女士的亲戚,让这位亲戚帮忙“做工作”,最终,杨女士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全力配合拆违。

以人为本、和谐拆违,文昌街道还以“群众断是非”模式,组织已拆户、未拆户在所在村民组开展“治违治乱怎么干”的大讨论,让已拆户现场讲“先让”、讲守法,争取更多未拆户的支持,合力推进“和谐拆违”。

真情为民,诚心服务,文昌街道“拆违拆旧、清杂治乱”专项整治行动按下了“加速键”、取得了新成效。在该街道干群的共同努力下,桐黄路、桐潜路沿线拆违工作实现了零纠纷、零上访、零事故、零强拆、零出警、零补偿的“六零”目标,累计拆违320余户,拆违面积达1.8万平方米,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人居环境有效改善。  (陶鑫)

责任编辑:吴燕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