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对待群众、对待基层,是一个十分严肃的政治命题。党员、干部只有坚持“人民至上”,才能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立场、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根本使命、把“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作为根本追求,在担当作为中创造业绩、树立“口碑”。 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我们的少数党员、干部在服务群众时,态度冷硬,漠视群众的合理诉求和合法利益,对群众的急难愁盼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拖而不办;在作决策时,只唯上,不唯实,贪大求洋,听不进基层和群众的意见建议,大搞“家长制”“一言堂”,留下“后遗症”或“半拉子工程”;在下基层指导工作时,“钦差大臣”架势足,调研浮光掠影,调查目的拎不清、问题看不准、解难办法拿不定,甚至以“压实责任”为名,搞“击鼓传花”,事务压到基层,功劳归于自己……上述种种“高高在上”的傲慢,表明“官本位”观念、“官老爷”作派至今还有“市场”,我们仍需从思想认识上正本清源,破除“高高在上”观念,树立“真心为民”意识,坚持人民至上,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厚植为民情怀,贯彻群众路线,实化“为民造福”之举,真正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破“高高在上”,守“为民”初心。党员、干部要树牢并践行“人民至上”的理念。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是我们共和国的坚实根基,是我们强党兴国的根本所在。一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无论身居多高的职位,都必须牢记我们的共和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始终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工作。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党员、干部手中都有人民赋予的一定的权力,必须解决好为谁用权、怎样用权这个关键,以正确的权力观保证党员、干部树牢正确的政绩观、事业观,从而更好地推动党和人民的事业发展。要厚植为民情怀,贯彻群众路线。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说到底是为什么人、靠什么人的问题。我们要践行群众路线,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都要站在群众的立场上,听民意、汇民智、聚民力,真抓实干解民忧、纾民怨、暖民心,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当前,如何抓好城乡大建设项目,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塑造文都特色风貌?如何深入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乡村振兴进程?如何抓好稳岗就业、“一老一小”服务、教育医疗社保等,呼应民生诉求,提高群众幸福指数?如何用好“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夯实善治根基,提升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需要广大党员干部以正在开展的“对标沪苏浙,桐城见行动”解放思想大讨论为契机,结合主题教育,对标对表、自我检视,查找自身存在的工作责任感不强、本领不高、动力不足、担当不够、工作落实不严不细不实等问题,时刻践行“三严三实”,坚定不移、坚忍不拔、坚持不懈地为人民服务、为老百姓造福,在现代化美好桐城建设的新征程上递交无愧于时代、不负人民的奋斗答卷。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和优良作风,脱离群众是我们党长期执政面临的最大危险。只要我们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能凝聚起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磅礴伟力,创造彪炳史册的伟业! (桐城融媒评论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