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乡风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仅要让农民“住上好房子、开上好车子”,还要让农民“过上好日子、活得有面子”,满足其精神需求。一直以来,青草镇高山村着力倡导移风易俗,助推乡村振兴。 抓环境整治 “三个一点”建设美丽村庄 走进汪庄村民组,路面平坦干净,房屋错落有致,草木盎然,公益广告随处可见,美丽的村容村貌让人赏心悦目。傍晚时分,村民都纷纷集中到新修的村民休闲广场,他们或跳舞、或健身、或聊天,勾勒出一幅热闹而和谐的美丽乡村画卷。 据了解,汪庄村民组是青草镇高山村较偏的一个村组,全组 43户, 177人,只有近80人在家,以老人、小孩居多。 今年以来,高山村积极响应青草镇党委的号召,采用“村民筹一点,村里补一点,镇里奖一点”的方式,在汪庄村民组先行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高山村召开汪庄村民组户代表会议,大家热情高涨,一致同意对村庄进行人居环境整治。没有资金,43户村民自发捐款,多的5000元,少的900元,很快就筹资到近32000元,高山村补贴32000元。为了把有限的资金用好,村包组干部、组长和村民代表现场规划,不要高标准,追求高质量。 这次整治,给汪庄组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建了200平方米的休闲广场,改造了村庄内的一处黑臭水体,新修了350米砂石机耕路,完成了1500米硬化道路的两边绿化。并且添置了绿化管护设施,落实了环境整治成果的长效管理机制。 “现在村庄里环境大变样了,老人、孩子们有地方玩了。晚上出门像白天一样,我感觉跟住在公园差不多。”53岁的村民陈青松说起如今的汪庄,直言“幸福感满满”! 用“三个统一” 引导居民“婚事新办、丧事简办” 婚丧嫁娶,往来送礼,本是民俗礼节。早先送礼无非是家有喜事,上个门,随个礼,以表心意。现如今送礼名目五花八门,理由层出不穷,升学要随礼、满月要随礼、满岁要随礼、乔迁要随礼、祝寿要随礼、开业要随礼、再婚还得随礼。不少人抱怨 “辛苦干一年,全变人情钱”。 “我们组从2004年就开始红白喜事统一不收礼,有事大家都帮忙,请客一家去一个人。伙食在家办,请‘流动酒店’,标准是每桌500元。这样当事人家庭连亲戚在内,一般不超过10桌。”青草镇高山村汪庄村民组68岁的老党员、村民组长黄桂杰自豪地说,“那时候,‘随礼’的行情也是逐年‘水涨船高’,100元送不出手,随礼起价200元,沾点亲戚关系至少500元。随太少不好,随过多又有点‘打肿脸充胖子’。 ” 随礼有苦说不出,收礼也是不安心。有的人家本不愿大操大办,可简办又担心别人说不会为人处事。再就是该请谁,不该请谁,也是难以拿捏,干脆能多请就多请,结果就是背了很多人情债。“随礼风”或“人情债”盛行之下,大家都身不由己地随波逐流,碍于情面,谁也不愿去捅破这层窗户纸。亲戚朋友凡是捎来了口信,不论事大事小都推脱不了。 村里几个老年人经常在一起吐槽,后来便决定一起商量,定个规矩,整个村民组照此办理。村民汪云法儿子结婚,他带头执行,从此这个规矩就定下来了。 高山村党总支书记开俊介绍:“以前办红白喜事,不少村民都在暗自攀比,你送200元,我家条件比你好,我送500元;办婚礼看谁家的婚车多、彩礼多、陪嫁多;从早到晚地点歌、摆流水席、燃放烟花爆竹。现在,‘统一不收礼,统一由红白理事会经办,统一的待客标准’,不攀比了,谁家有红白喜事,村庄里每户都派人帮忙,照样热热闹闹,但开支少了,烦恼事少了,亲友邻里之间矛盾少了,感情更加增进了。” 据了解,青草镇现在22个村居都成立了红白理事会,订立了章程,结合村规民约,红白喜事的操办形式不断创新和“瘦身”,实现了“治陋习、树新风”的目标。如今,村民谁家有红白喜事,都自觉到村委会报备,签订承诺书,按照各村的统一标准来操办。 “现在改革的东西更多了,以前过年过节走亲戚,都是大包小包,有的还带红包。现在不管到谁家,手提一件牛奶,照样聚餐热闹,喜庆还不浪费。”村民们抢着说到。 建信用体系 促进乡风文明上新台阶 “黄大爷,你有50积分,想兑换什么物品呀?”信用超市工作人员问道。“我想兑换两袋洗衣粉,一盒牙膏,一条毛巾还有一瓶84。”今天,是高山村信用超市集中兑换物品的日子,村民们拎着刚从信用超市兑换的日用品,笑的合不拢嘴。 “在乡村治理中运用积分制,将村民一言一行转化为具体分值,有利于促进村庄事务从以前的‘要我参与’变为如今的‘我要参与’。”高山村党支部副书记方刚介绍。近年来,村里从乡村振兴、精神风貌、乡村治理等方面对村民进行全面评价,随着不断完善推进积分制,将破除陈规陋习、红白喜事简办、抵制高价彩礼、志愿服务等移风易俗内容纳入积分分值,动员村民以文明行为换取积分,如今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和移风易俗工作的人数不断增加,乡风民风也变得更加和谐有序。 “张奶奶,油我帮你拎”,“你去哪,我送你”。如今,在高山村,得益于信用积分体系的建立,邻里互帮、助人为乐蔚然成风,大大调动了村民参与公益事务的积极性,形成了向善向美的良好氛围。 要春风化雨 激发村民自治的内生动力 高山村在推进移风易俗培育乡风文明的过程中,有教训,有经验,更有很多体会。 把握好乡村治理中的“度”。在实施过程中切忌用力过猛、急于求成。制定村规民约和红白理事章程,目的是让村民做任何事情都有章可循,里面的内容一定要经过村民多次商议后最终形成,不能替民作主。 把握好“堵”与“疏”的关系。移风易俗是“细雨润无声”的过程,是一项长期任务。乡土社会的民俗文化,植根于宴请、祭奠等农村传统生活方式中,通过适度文明祭扫,可以使敦亲睦族的孝悌观念得到传承,慎终追远的淳厚民风得到弘扬,不能简单地“一刀切”。光靠强硬干预,即使短时间可能见效,如果村民内生动力不足,难免会出现反弹,转变思想观念才能一劳永逸。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村干部自己要做榜样,带动党员、积极分子做榜样。在乡风文明建设中,以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个人品德为重点,通过开展“好媳妇”“好婆婆”“最美家庭”“身边好人”等典型选树活动,让各村的孝老爱亲、道德模范先进代表浮出水面,才能形成新时代的乡风文明。(作者:黄健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