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文明网

桐城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   桐城市文明办  主办

桐城文化

【原创评论】拒绝网络谣言,净化网络空间

来源:桐城市文明办   发布时间:2021-11-08
    近期,新闻媒体对疫情防控、寒潮来袭等情况进行了相关系列报道,但是部分民众对一些新闻产生了过度解读,更有甚者拿着断章取义的截图和视频,张冠李戴的所谓佐证资料,发布涉疫、涉军等谣言,直指一些敏感问题,混淆视听,对清朗网络空间的构建产生了一定不好的影响。

    习近平总书记论网络安全时强调,“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就没有经济社会稳定运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也难以得到保障”。所以,网络空间的净化,与民众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每个人都是参与者、执行者和监督者。

    互联网平台准入门槛较低,一方面满足了不同群体的社交需求,另一方面,也易让一些不法分子有了可趁之机。媒介素养的参差不齐,造成互联网信息“乱花渐欲迷人眼”。特别是有些媒体追求“流量至上”的运行模式,越来越“高级”的反监测手段层出不穷,给及时监管增添了一定难度。尤其越来越多的老年人等群体加入互联网大军,一些不法分子便利用老人家的好奇心、同情心,开始“投其所好”,让谣言充斥在其朋友圈和家庭群中。

    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互联网、自媒体的产生,极大地丰富便利了我们的生活,开放共享的社交属性给信息的传递和输送提供了自由的空间。但是,互联网的自由并非绝对的自由,网络空间亦非法外之地。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信息的传播亦有其原则,不能因其平台门槛低、信息混杂、匿名属性等因素,而为谣言、流言滋养沃土。特别是在一些重要的民生事件面前,过度解读和散布谣言,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引起社会的恐慌,造成一些不安定的因素。这就需要各个网络平台在一定程度上适当提高平台准入门槛,在消息发布过程中担当好“守门员”和“把关人”角色,采取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管,而且要不断提高平台监管监测手段,既要加强自身的监管,也要应付不断更新的各种躲避监管规避风险的手段措施。

    作为每个网民,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守护我们的网络环境,就像我们需要守护一个绿色的地球。在层出不穷、鱼龙混杂的信息大爆炸业态下,信息的雾霾可能时不时就遮住我们的双眼,在娱乐至死的境地下,我们很容易被一些碎片化、快餐式的信息牵着鼻子走。所以,我们更要时常保持清醒的头脑去识别各种信息,拥有独立的思考空间、批判的思维方式,做到不信谣、不造谣、不传谣。当我们的媒体网络环境风清气正时,我们网民内心的正义感也在渐渐被唤起,若有一丝不好的因素去破坏这片净土时,良好的媒体素养便会让谣言不攻自破。(撰稿人:党校秦心箫)

责任编辑:吴燕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