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文明网

桐城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   桐城市文明办  主办

创建活动

文昌街道:“力量法”啃下文明创建“硬骨头”

来源:桐城市文明办   发布时间:2020-07-20
   文明无止境,创建不止步。今年是2018-2020年文明城市创建评选周期的“收官”之年,如何绷紧文明创建这根“弦”,让人民群众共享创建成果?文昌街道创新推出一套“力量”工作法,通过找准“方向”、强大“后盾”、挑起“重担”,全力夺取“全国文明城市”这块金字招牌。

  “长风破浪会有时”的内生力量  找准创建“方向”

   近年来,该街道紧紧围绕“党建带创建、创建促党建”这一中心目标,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为街道各级党组织的“一把手工程”,按照全标准、全覆盖、全落实、全员参与、全部精力、全力以赴的“六全”要求,促推文明创建标准的落实。一是以党建统领,强化组织建设。街道多次召开创城专题工作会议,围绕重点任务、重点环节,把握时间节点,层层落实责任,形成党员干部率先垂范、基层广泛动员、群众积极参与的联动格局,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事着手,街道党工委紧抓惠民利民基础设施建设,完成老旧小区改造10个,旱厕改造13个,极大改善了辖区居民的居住环境,提升了群众的创城满意度和幸福指数;二是以支部引领,发挥党员作用。“创建文明城、党员当先锋”,街道成立200余人的党员志愿服务分队,在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固定党日”“民主评议”等党内生活制度的同时,运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道德讲堂”“市民学校”等阵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主题,组织开展“创建文明城、党员怎么干”、“爱国卫生运动”知识竞猜、“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做文明市民”等创建活动,把创文推向新的高潮,使辖区内文明道德蔚然成风;三是以党员带领,实行网格管理。根据各村(居)实际,街道党工委将辖区划分成38个创城区域化管理网格,“两委”成员任网格长,其他工作人员任网格员,党员担任单元长、楼栋长。建立“三长”(网格长+单元长+楼栋长)统筹联动、协调配合机制,明确职责、分片包管、责任到人,实现了创建工作资源整合、全面覆盖、精细化管理,有效加强了居民自治建设,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广大党员干部和辖区居民参与文明城市创建的积极性。

  “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支撑力量  强大创建“后盾”

   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是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也是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务实之举,该街道以志愿服务为抓手,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导向,有机制、有阵地、有队伍、有步骤地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资源整合,打造实践平台。结合街道实际,因地制宜创新工作思路,拓展志愿队伍,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将党员、退休干部、乡贤能人、道德模范等人员统一整合,充实到各志愿服务队中,努力建设一批有活力、有能力、敢担当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志愿服务队,不断推深做实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工作。目前,该街道成立了15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85支志愿服务队伍,注册登记4000余名志愿者,网上志愿者约3万时志愿服务时长;群众导向,创新活动形式。围绕群众需求“做文章”,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服务平台,广泛开展科普知识宣传、扶寡助弱、关爱留守儿童、文明劝导、法律援助等多项志愿服务,并向居民公示志愿服务联系电话,实现群众“点单”、所(站)“派单”、志愿者“接单”的高效对接,努力让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更精准。结合雷锋活动日、全民读书日、爱国卫生月和传统节日开展“文明创建进行时”、“保护母亲河”、“倡导公筷公勺”等系列志愿活动,与居民面对面的宣传、交流,激发群众参与的热情,不断增强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线上线下,实现示范引领。线上,微信微博转发文明创建应知应会知识、巩固创建成果视频;开通网络祭扫平台,以祭文寄思情;文化志愿者网上笔墨传情,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引发共鸣,传播正能量;各媒体平台发布身边好人、道德模范先进事迹,春风化雨,强化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线下,处处有疫情防控志愿者,科普卫生健康知识,护佑一方平安;处处有交通志愿者,为文明畅行奉献力量;处处有环境保护志愿者,倡导烟头不落地,垃圾分类人人参与。同时,典型做法不断涌现,特殊的疫情期间,各社区开展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活动,把文明实践活动“搬到”网上,推动线上线下齐头并进、全面开花,引领精神文明建设焕发出勃勃生机。
 
  “咬定青山不放松”的保障力量  挑起创建“重担”

   街道以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提升城乡人居环境为载体,在全市率先开展“拆违攻坚年”行动,抽调精兵强将,联合国土局、行政执法局组成了巡查执法小组,保障“拆违”进度顺利推进。合力攻坚铁腕拆违。按照“集团化”模式开展“无违建”拆违行动,对各村(社区)和街道各部门明确职责、形成合力。在难点、重点拆违现场,街道主要领导深入到现场,亲自参与、亲自指导、亲自督查,各村(社区)和街道各部门积极参与,形成了强大的拆违合力和高压态势,让拆违势如破竹,快速推进;坚守治危拆违底线。许多群众对违章建筑的拆除抵触情绪十分强烈,针对这一情况,街道主要负责人和创建办工作人员、村干部多次上门与违建户“面对面”沟通,把违法建设的危害性、违法建设带来的安全隐患及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重要意义向违建户进行细致耐心的宣传,同时坚守治危拆违底线,架起拆违“高压线”,努力赢得违建户的理解与支持。通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劝解,极大地减小了拆除工作的阻力,也慢慢让违建户地从抵制到配合、从拒绝对支持、从强拆到自拆;跟踪拆后清理工作街道聘请助拆公司,拆违后及时做好现场垃圾和清运工作,做到“渣土不乱倒、残余材料不乱堆、水电管道无裸露、尖锐残余全清理”,确保拆除后的现场平整干净,最大程度减少对群众日常生活的影响,虽然这种拆违方式大大提高拆违成本,但收获了群众的支持与称赞,助推拆违工作取得了好、稳、快的成效。(陶鑫)
 

 
责任编辑:吴燕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