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是一年秋收季,在孔城镇的田间地头,一台台大型秸秆打包机正在作业,伴随机器轰鸣声,成行的秸秆被卷进机器中压实,一会儿便从机身后方“吐”出一个个草墩墩,整齐码放在田间,回收后变成牛羊饲料等宝贵资源。 11月24日,笔者在该镇姜范圩村的田野里看到,这里没有秸秆焚烧产生的浓烟和灰烬,取而代之的是秸秆离田后的整洁与高效。“以前每到秸秆处理季,要么担心焚烧污染环境,要么发愁秸秆没处放。现在好了,1亩田秸秆按10元的收购价结算,被打捆回收,不仅不用烧,还变成了真金白银。”该村种植大户高光建指着田埂上的秸秆捆,脸上满是笑意。 姜范圩村属粮食主产区,全村水稻种植面积超5000亩,每年水稻产生秸秆约3500吨。为破解秸秆禁烧难题、利用秸秆资源,该村引导种植大户与专业回收公司联系,促成稻草打捆离田、回收利用。截至目前,该村累计完成7户种植大户约1100亩稻田的秸秆打捆离田作业,回收秸秆超710吨。这些秸秆或被加工成牛羊饲料,每吨秸秆能为养殖户节约饲料成本近300元。据该村党支部有关负责人介绍,秸秆回收利用,让村里每年可减少秸秆焚烧带来的安全隐患近30处。 “今后,孔城镇将持续把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作为推动草畜产业提质增效、消除农村火灾隐患、提升农村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抓手,让秸秆尽其所用、尽显其利,实现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共赢。”该镇副镇长占润润表示。 (陈娇 吴春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