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文明网

桐城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   桐城市文明办  主办

新时代文明实践

文昌街道文昌社区:“天天见” 传关爱 日相伴暖“银龄”

来源:桐城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5-10-10


图为文昌社区“天天见”志愿服务队。

2023年以来,文昌街道文昌社区坚持党建引领,聚焦独居、高龄老人的现实需求,创新实施“天天见”志愿服务项目,以“每日探访+傍晚伴行”为模式,构建起制度化、常态化、人性化的社区养老关爱体系,成功入选安徽省首批“窗帘之约”志愿服务品牌项目。

坚持党建引领,从“邻里守望”到“组织赋能”。面对社区老龄化加深、老人孤独感增强、意外风险增多等问题,该社区党总支在居民议事中凝聚共识,于2023年3月推动成立“天天见”志愿服务队,实现从松散互助到有组织、有标准的体系化运作。社区依托网格化管理,建立“关爱老人花名册”,落实“每日必访、每户必到”,明确每名网格员、志愿者的职责。社区制定“三必查、两必做”工作规范,要求网格员和志愿者入户走访做到查身体状况与精神面貌、查居家安全隐患、查基本生活物资需求,做倾听陪伴的“贴心人”、做排忧解难的“行动者”。


图为文昌社区网格员正在入户走访

创新服务模式,从“物理陪伴”到“心灵共鸣”。“天天见”项目成功的关键在于其“细水长流”的温情和“精准问需”的关怀。志愿者吴桂芳每日上门问候、排查隐患、协助社保认证,看似简单重复,却成为老人们一天中最温暖的期待,在常态化互动中成为她们信赖的“家里人”。“傍晚伴行”铺就“幸福道”——社区在2023年6月启动“伴行计划”,志愿者陪伴老人散步并护送回家。黄凤英等志愿者精心设计“适老路线”,避开车流、增设休憩点,让老人出行安心、舒心。这一举措不仅守护了老人的安全,更有效缓解了他们的孤独感。


图为文昌社区志愿者正在陪伴老人散步。

激活各方资源,从“一支小队”变成“一种生态”。“天天见”志愿服务不仅是一支队伍,更逐步发展为社区共建共治的暖心生态。在党员志愿者的示范带动下,越来越多中老年群体主动加入,形成“低龄助高龄”的良性循环。该项目成功链接社区内外资源,周边商户组建“爱心联盟”为志愿者提供饮水、休息服务,社区卫生服务站开通就医“绿色通道”,“社区、志愿者、社会力量”三方联动的关爱生态圈日趋成熟。

截至今年8月,该项目累计服务1200余人次,获赠感谢信47封,有效改善了部分老人的生活品质和心理健康状况,促进社区和谐。下一步,文昌社区将继续完善志愿服务机制、拓展服务内容,让该项目成为银龄长者幸福晚景的温暖守护。      (汪文斐)

 
责任编辑:吴燕燕